
汨罗融媒体讯(记者 陈旭玲)“虽然收入不算高,但是能天天和妻子一起工作就是再幸福不过了。”凌晨四点的汨罗街头,许昔新和妻子黄菊妹早已拿起扫帚,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这对环卫“夫妻档”在汨罗城区人流量集中的高泉中路上相伴劳作近两年,用54500次弯腰、8000公里的行走,默默守护城市“颜值”
许昔新(左)和妻子黄菊妹(右)正在工作
50岁的许昔新和42岁的妻子黄菊妹结婚已20年。曾经手握方向盘十余年的许昔新,因腰椎旧疾选择告别司机生涯;在餐饮行业忙碌的黄菊妹,也因难以兼顾家庭毅然辞职。2023年共同转行加入环卫队伍后,夫妻两人便成了高泉中路的“黄金搭档”。
许昔新告诉记者,早晨上班就是整体普扫,普扫之后转入日常保洁、擦拭果皮箱和城市家具, 箱内的垃圾也是日产日清。“环卫工作有很多工序,每个工序都有衡量的标准。”许昔新说,“有时候垃圾桶内会被倒入带水的垃圾,到了冬天,垃圾桶就会被冻住,所以我们要想尽各种办法把垃圾弄出来,有时候也会直接用手清理。”
一人挥帚清扫路面,一人俯身擦拭垃圾桶,无需言语,举手投足间尽显默契。“说不累那是假的,但看着自己经手的街道每天以最整洁的面貌迎接市民, 特别有成就感。”许昔新望着正在擦拭垃圾桶的妻子笑道:“随着市里垃圾分类和智慧环卫的推进,我们工作也轻松了很多 。每当听到'城市美容师'这个称呼,我们感觉很光荣!”
更让夫妻俩骄傲的是,正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读大二的女儿不仅非常支持父母的选择,更会自豪地向同学展示父母的工作照:"看,这就是我爸妈,他们用双手守护着城市的洁净。
“这份工作有辛苦、也有快乐的时候。”去年夏天的一幕让夫妻俩记忆犹新,许昔新用手比画着,眼里泛起笑意:“就这么高的几个孩子抱着西瓜和冰激凌跑到我们跟前,跟我们说叔叔阿姨辛苦了,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化成了感动。”沿街商户自发设置的"爱心驿站",路人主动捡拾垃圾的举手之劳……汨罗市民的暖心举动,为这份艰辛的职业注入了汩汩温情。
许昔新(左)和妻子黄菊妹(右)
随着城市的发展,市民对市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。 为全面提升城区道路保洁作业精细化水平和洁净度, 汨罗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以“绣花”功夫推进环卫作业精细化、智能化管理,围绕主次干道、小街巷、广场、校园、商超等周边,依据不同区域的人流量、车流量及垃圾产生量,科学分配清扫人员与作业时间,采取机械化清扫与人工清扫相结合的方式,确保路面无垃圾堆积、无污渍残留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,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 据市容环卫服务中心数据显示,全市每日投入人工471人次、保洁车辆83台,完成501万平方米道路保洁。
"现在夏天有人送清凉、冬天有人送温暖,扫街累了有驿站歇脚,街坊递水更是常事,我们干劲儿更足了。"许昔新说 :“从事城市环卫工作虽然不长,但唯一的想法就是踏踏实实把手头每一件事做到最好。”
一审:徐 娟
二审:游 岚
三审:谢 江
责编:游岚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传习录丨总书记心系雪域高原
习言道|祝愿各族群众生活好上加好 芝麻开花节节高
看见美丽中国丨把断流之痛化作生态之美 母亲河生态蜕变向“绿”而行
今日辟谣(2025年8月19日)
合集:新华社推出读懂“两山”理念系列学习手记
天天学习|烟雨漓江
“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”——习近平总书记引领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、历史性成就
习言道|习近平与雪域高原上的“桃花源”
下载APP
分享到